双十一已过,也许你昨天看了这篇报道,再看看自己满满的购物车,会产生一点犹豫,到底是买还是不买? 但请相信我们,网购的产品确实良莠不齐——随着近日4类样品抽检结果公布,全国首个百姓买样团的第一次出手完美收官——这个过程中,神秘买手共买样832批次,结果却不容乐观: 浙江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百姓买样团首次市场反溯买样检测活动共买样19大类832批次产品,检测显示有324批次不合格,不合格率为38.9%。 你想问,都是从哪儿买的?你肯定很熟——买样团共189人,样品来自淘宝天猫、京东商城、苏宁易购、一号店等多个主流电商平台。 不信吗? 先点几个你一定熟悉的品牌名字:美的、欧普、飞利浦、路易马丁、公牛、鸿雁……是不是耳熟能详? 但标称为上述这些知名品牌自镇流LED灯(球泡灯),在这次买样检测中,均被判定为不合格!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标志、灯功率、机械强度、颜色特征。 如果不是神秘买家的介入,我们很难想象LED灯这个领域的产品质量竟然会糟糕到这个样子:总共买样49个批次,最后被检竟然48批次不合格——无论品牌是否知名,高端的低档的几乎“全军覆没”了。 在这次的买样检测中,自镇流LED球泡灯以98.0%的不合格率成了“黑榜”的状元,而童车以82%的不合格率紧追其后,而73.3%的网线竟然也都不靠谱。 专家介绍,灯功率指的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有效功率,反映了产品的耗能指标,部分生产厂家故意将灯具功率标高,用小功率的灯卖大功率的价钱,货不对价。颜色特征是反映节能灯光参数的重要指标,不合格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劣质荧光粉,导致灯管使用功能明显不足,不利于保护视力。 此外,11月8日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《每周质量报告》中揭露了所谓网上及市面上售卖的护眼灯只是商家玩的噱头,护眼灯未必“护眼”,并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用眼安全。 从质检总局官网上获悉,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近期组织开展了“护眼”台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。共从市场及网上采集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注有“护眼”或“无频闪”字样的台灯32批次,主要参照国内外读写作业台灯和有关照明标准要求,对与市场宣传的护眼功能有关的闪烁、照度及照度均匀度2个项目进行了检测。结果表明,30批次样品不符合本次监测的要求,占总批次数的93.8%。其中,8批次闪烁项目检测值超过了低风险限值要求,占总批次数的25%;28批次照度过低或照度均匀度超过限值,占总批次数的87.5%。所谓“护眼”台灯并不一定比普通台灯更护眼。 |
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明是从三千网看到的信息,谢谢。